2019-05-28 14:45:17
化糞池現場無害化處理PPP模式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成功案例
1、 項目運作模式
1.1運作方式
(1)具體模式:本項目是城市糞便無害化建設,屬于民生工程,是依靠“特許經營”回收投資成本的項目,通過與政府合作特許經營推進實施PPP項目。具體模式采用設計-建設-融資-運營-移交模式(DBFOT)。
(2)合同范圍:本項目由社會資本全額投資現金資本并成立項目公司運營。在政府與項目公司簽訂特許權合同后,項目公司承擔工程項目建設并負責項目整體運營、維護管理和移交職責。項目建成完工后,由政府審計部門進行投資審定,依據審定結果編制項目財務竣工決算報告和完整的項目資產清單,作為合同附件,用于界定社會資本實際完成投資額和項目資產運營、維護、管理的依據,合同期滿后項目公司將項目資產及相關權利等完整無償移交給政府或政府指定機構。
(3)合同期限包括項目的建設期和運營期,本項目于2016年底開工建設,參照《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最長不超過30年的規定,結合項目實際,項目分析設定的生命周期為25年。
1.2模式內容
本項目屬民生工程,項目回報機制采用政府財政補貼,在項目運營期間,經營公司按照公司法獨立核算。
縣化糞池現場無害化處理PPP模式項目在PPP方案設計上充分借鑒了國內經典 PPP 合作案例的主要經驗,把平等、契約、誠信、共贏等公私合作理念融入縣政府與環?萍加邢薰镜膮f作開發和建設運營之中。其模式基本特征是:
A、政企合作
縣政府與環?萍加邢薰竞炗喤潘缘奶卦S經營協議,特許環?萍加邢薰咀鳛殡p方合作的項目公司(SPV),環?萍加邢薰就顿Y方向公司投入注冊資本金與項目開發資金。項目公司作為投資及開發主體,負責XX縣化糞池現場無害化處理PPP模式項目的設計、投資、建設、運營、維護一體化市場運作,著力打造民生基礎工程;XX縣城建局履行政府職能,負責決策重大事項、制定規范標準、提供政策支持,以及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價格和質量的監管等,以保證公共利益最大化。
B、特許經營
通過特許協議,縣政府將特許經營權授予運營公司,雙方形成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運營公司投資人負責縣化糞池現場無害化處理PPP模式項目的項目融資,并通過資本市場運作等方式籌集、墊付初期投入資金。此外,運營公司與多家金融機構建立融資協調機制,進一步拓寬了融資渠道。
C、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
基于政府的特許經營權,環?萍加邢薰緸榭h化糞池現場無害化處理PPP模式項目投資、建設、開發、運營提供一攬子公共產品和服務,包括規劃設計、基礎設施建設、公共設施建設以及咨詢、運營服務等。
D、收益回報機制
雙方合作的收益回報模式是財政支付方式?h化糞池現場無害化處理PPP模式項目運營后在由政府根據實際提供服務付費。
E、公益責任機制
項目合作的基礎是承當城市環境衛生服務職責,項目運營后負責縣全部化糞池的無害化處理。
F、風險分擔機制
社會資本利潤回報以運營公司利潤為基礎,政府不承擔債務和經營風險。社會資本方通過市場化融資,以縣化糞池現場無害化處理PPP模式項目整體經營效果回收成本,獲取企業盈利,同時承擔政策、經營和債務等風險。
目 錄
第一章 總 論 1
1.1項目概況 1
1.1.1項目名稱 1
1.1.2建設性質 1
1.1.3項目建設單位 1
1.1.4項目建設地點 1
1.2建設規模與內容 1
1.3 項目運作模式 2
1.3.1運作方式 2
1.3.2模式內容 2
1.3.3全生命周期成本 4
1.4項目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 4
1.4.1項目建設總投資 4
1.4.2資金籌措 5
1.5編制依據 5
1.6項目綜合評價 6
1.7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表 7
第二章 項目建設背景和必要性 9
2.1項目建設背景 9
2.1.1政策背景 9
2.1.2項目提出背景 13
2.1.3項目采用PPP模式建設背景 14
2.2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16
2.2.1是促進可持續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16
2.2.2是新時期國家民生工程改革的需要 17
2.2.3是當地“兩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18
2.2.4完善管理機制、提高運營效率的需要 18
2.2.5是對傳統化糞池處理工藝的改進 19
2.2.6是糞便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的需要 19
2.2.7是遠期污水處理的需要,節約成本 19
第三章 市場行業分析 20
3.1城市糞便處理市場情況 20
3.1.1城市糞便處理混亂的主要原因 20
3.1.2現狀情況 21
3.1.3現狀剖析 21
3.2我國城市糞便處理技術發展 22
3.3市場需求分析 24
3.3.1國內城市化糞池處理現狀 24
3.3.2XX縣化糞池處理現狀 25
3.4項目市場分析 26
3.4.1項目開發的市場需求 26
3.4.2項目開發的意義 26
3.4.3項目市場規模 26
第四章 建場條件及場址選擇 29
4.1建設場址地理位置 29
4.2建設條件 29
4.2.1自然、氣象條件 29
4.2.2地貌條件 29
4.2.3區位條件 30
第五章 實施技術方案 31
5.1技術原理 31
5.2技術優勢 32
5.3專利技術 36
第六章 項目建設方案 38
6.1工程建設規模 38
6.2建設內容 38
6.3設備參數 39
6.3.1技術設備參數 39
6.3.2操作規范 40
6.4運營方案 43
6.4.1PPP模式的相關政策 43
6.4.2運營方案分析 44
6.4.3項目運營方案 45
第七章 環境保護與安全衛生 47
7.1環境影響分析 47
7.1.1項目場址環境現狀 47
7.1.2大氣、水、聲、固廢環境影響分析 47
7.2 環保措施 47
7.3勞動安全 48
7.3.1設計依據和原則 48
7.3.2不安全因素和職業危害分析 48
7.3.3設計中采用的主要防范措施 49
第八章 項目組織管理與運作方式 50
8.1組織機構 50
8.2組織管理 50
8.3勞動定員 51
第九章 項目管理與實施進度 52
9.1項目管理 52
9.2項目的監督和評價 52
9.3項目實施進度 53
第十章 節 能 54
10.1用能標準和節能規范 54
10.1.1編制依據 54
10.1.2能源消耗狀況 54
10.2電氣節能要求 55
第十一章 消防 56
11.1主要設計依據 56
11.2火災自動報警系統 56
第十二章 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 57
12.1編制說明 57
12.2編制依據 57
12.3編制方法 57
12.4投資估算 58
第十三章 財務評價 59
13.1財務評價 59
13.2基礎數據及參數選取 59
13.3產品總成本及費用估算 59
13.4銷售收入及利潤估算 60
13.5財務分析 60
13.5.1財務盈利能力分析 60
13.5.2財務生存能力分析 61
13.6不確定性分析 62
13.6.1盈虧平衡分析 62
13.6.2敏感性分析 62
13.7財務評價結論 63
第十四章 項目物有所值分析 64
14.1 定量分析步驟 64
14.2 PSC值計算 64
14.2.1設定參照項目 64
14.2.2參數指標選擇 65
14.2.3計算初始PSC值 66
14.2.4競爭性中立調整值 66
14.2.5風險承擔成本 67
14.2.6折現率 67
14.2.7測算結果 67
14.3 PPP值計算 68
14.4 計算結果 68
14.5 物有所值評價結論 68
第十五章 社會影響分析 70
15.1 社會影響效果分析 70
15.2 社會適應性分析 70
15.3 社會風險分析 71
15.3.1風險定性分析 71
15.3.2風險防范措施 72
第十六章 項目風險和對策分析 73
16.1項目面臨的主要風險 73
16.2風險分配 75
16.2.1風險分配原則 75
16.2.2風險分配基本框架 76
16.3 風險程度分析 76
16.4 風險防范措施 77
第十七章 結論與建議 79
17.1結論 79
17.2建議 79